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標題: 【咽喉秘集】 [打印本頁]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1
標題: 【咽喉秘集】
【咽喉秘集】
書名 咽喉秘集
分類 喉科
品質 0%
典籍總表, 喉科, 0%
http://jicheng.tw/jcw/book/%E5%92%BD%E5%96%89%E7%A7%98%E9%9B%86/index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2
【總論】
夫左為咽,屬胃,右為喉,屬肺。
乃一身百會之關,呼吸出入之門。
內經云:
一陰一陽,結而為痹。
一陰者,手少陰君火心之脈氣也。
一陽者,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。
二脈共絡於喉,氣熱則內結,結甚則腫脹,脹甚則氣痛。
痹者,不仁之謂,此喉痹之所由名。
而乳蛾、喉閉、纏喉等症,皆痹類也。
有風、寒、火、濕、毒、虛之別,或風火相搏,或寒暑相聚,其症變幻不一。
如漫腫而多痰,風與濕也。
痰白而牙緊,風寒也。
紫色不腫而爛者,風伏寒也。
紅腫而脈浮者,風火也。
脈沉實,爛而不腫者,毒也。
脈細數而浮者虛火也。
脈細而緩者,虛寒也。
六者之脈象可類推也。
大凡初起之症,診右寸洪緊,肺風也。
兩關浮數,胃火肝風也。
左寸浮洪,心火也。
右寸沉遲肺伏寒也。
右寸沉細,肺伏熱也。
右尺洪大,三焦火旺也。
左尺浮洪而有力,腎虛火炎也。
六脈大略論治,俱可用六味東加減。
症若囚險脈宜細診,再察形窮原,對症用藥,自然可愈。
經云:
「神聖功巧,不過望、聞、問、切,細心推詳,庶無誤耳」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3
【喉症分經】
喉有二孔,左為咽,屬胃,納食之關。
右為喉,屬肺,納氣之關。
口內:
上 屬胃陰,下 屬脾陽。
舌之中屬心,四圍屬脾,舌根亦屬心,小舌又名「帶丁」屬胃,左右舌根屬肝。
外兩耳垂下亦屬肝。
牙根:
上屬胃,下屬脾。
舌苔:
白主寒,黃主熱,焦熱甚,黑熱極。
凡舌苔不單論色,但有津者非真熱,不可概投涼藥,宜引火歸原。
大舌邊乃脾火,可用清涼之劑。
喉癰部位屬肝,再連內寸許,或爛或腫,俱屬脾胃火毒之症。
結毒亦有之,但結毒者,兩關脈必沉,若兩關脈浮,非結毒也。
此分經大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3
【咽喉治法要論】
送者當審其病由,參之時令,必須大涌其痰。
去痰之法,先備溫水,使病患漱口。
如點刺或吹藥,令其垂頭流出痰涎。
俟痰涎少止,仍以溫水頻頻漱之。
如虛弱人及病勢重者,須要著人扶好,或用銀針刺其患處。
風熱則散之,火症則清之,甚者下之,陰寒者溫之。
若初起驟用寒涼之藥,則上熱未除,中寒復生,其毒乘虛而入,即喘不休,死不救矣。
大抵風熱症十之七、八,火症十之二、三,寒症十無一、二也。
病昏沉,痰多氣急,飲食不進,發熱不退,牙關緊閉,脈息微弱者,症為重。
人事不省,痰氣上攻,聲如雷鳴,嗆食眼張,天柱倒陷,面色焦黑,鼻如煙煤,張煽不止,目睛突出,汗出如雨,咽喉干痛,聲啞無痰,手足麻,足麻至膝蓋,發喘及呃,脈息如絲,乃死症也。
臨症用藥,生死反掌,醫者不可懷希異之心,故意延挨,病者不可起懈怠之念,以致決裂。
古云:
走馬看咽喉,不待少頃者,即此之謂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3
【咽喉治法要論】
遇症用藥後,痰少腫退,即愈。
如已潰,用藥後越兩日即可進飲食者,三日後無不收功。
喉癰用藥後,患處要變紅色,知癢痛,有津液潤澤者,可治。
用刀、針須向自己(醫者方向)勾來,不可向病患口內剔去。
咽喉忌下刀之地有四處:
嚨化,啞門穴,喉關兩溝上,舌下筋。
若用刀,其刀頭上須蘸巳藥或,亥、申藥,庶不作痛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3
【咽喉治法要論】
臨症先診其脈象輕重,後看其患處深淺,若脈絕、脈怪、脈死,則毋須用藥矣。
因毒已入腹,非藥力所能挽回也。
纏喉風及陰虛喉癰二症最險而難治,至危而不易識,纏喉風內外無形,其患在關內,上面有紅絲,如未入心,尚可用藥;
如已入心,則不治。
凡遇此症,宜早治,在一日半日之內,可保無虞。
陰虛喉癰如癩蛤蟆皮形,有青白點子,高低大小狀如暑天痱子,其症總危,延日最久,或一年半載而死,或一月半月而死。
如起病數日之前治之,十症可得九愈。
看喉腫處其色變紅者,即成膿之候,可不刺而自潰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4
【咽喉治法要論】
喉症用糯米泔水或甘桔湯或薄荷湯,俱要溫和為主,山楂焙燥磨細末,煎藥內可加一撮,乃消腫去毒,治咽喉之要藥也。
病患壯者,藥可猛;
弱者攻宜緩。
刺針不可傷小舌要緊。
夜晚看症宜倍加細心,藥用六味湯,天明復看再為加減。
凡針舌下兩邊青筋,血紅生,血黑死,宜服清膈、消痰、解毒之劑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4
【四絕症】
走馬喉風。
鎖喉風。
走馬牙疳。
纏喉風。
此皆凶險之症。
若不吐不瀉,針之無血,藥不能入,皆為不治,慎之!
慎之!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4
【十六絕形】
舌卷囊縮。
角弓反張。
油汗如珠。
十指無血。
啞喉嗆食。
喉干無痰。
吐血喉癰。
六脈沉細。
聲如鋸拽。
大便不通。
鼻扇唇青。
天柱倒塌。
脈細身涼。
兩目直視。
痰壅氣塞。
喉菌不治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4
【針刺穴位】
頭面:
頰車穴。
在耳垂下八分,足陽明胃經。
兩手:
少商穴。
在大指內甲角,手太陰肺經。
中衝穴。
在中指內甲角,手厥陰心包絡經。
少衝穴。
在小指內甲角,手太陽小腸經。
商陽穴。
在食指內甲角,手陽明大腸經。
關衝穴。
在無名指外甲角,手少陽三焦經。
吳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訣(今存二十二症)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5
【喉痹】
鬱火攻兮喉痹成。
或生左右小棋形。
鮮紅酒毒光如鏡。
痹在喉間風熱勝。
其症形小而圓,初起或內消或針刺皆可。
如其色紫紅,平塌光如鏡者,不可刺,宜內消。
因其毒發於本源故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5
【喉閉】
積熱風痰喉如閉。
因生血泡在喉間。
忽然壅塞櫻桃似。
點刺流涎病即安。
其症宜發表清熱,先用針點,後吹子、丑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5
【纏喉風】
惡寒惡痛名陰毒。
面外無形氣短促。
胸前紅腫足多寒。
若見紅絲針貴刺。
用藥宜發表,吹藥先用巳藥。
若見紅絲即刺斷,再用子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5
【嗆喉風】
此症謂之飛絲毒。
日中發泡丑藥覆。
燥極無痰熱在心。
忽然嗆食終非福。
先用針挑破血泡,後上丑藥,兼吹子藥。
煎藥宜清熱祛痰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5
【啞喉風】
啞痹喉症犯咽膈。
口不言兮牙關塞。
面紫唇青清涕流。
風疏痰降即無厄。
其症牙關緊閉,先用巳藥,後用申藥,前後抹之,風痰去盡為度。
煎藥先發表後清熱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6
【弄舌喉風】
體發熱兮口內腫。
舌出頻將兩手弄。
筆(直)針患處去痰涎。
解毒疏風清熱壅。
用三棱針刺破少商穴,先用巳藥,後用子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6
【爛喉風】
爛喉風症頻頻熱。
唇若塗朱口內裂。
看其患處淺和深。
藥宜子丑兼調攝。
子丑二藥和勻上之,再用巳藥收功。
煎藥宜清熱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6
【單乳蛾】
喉內腫如桃李形。
或左或右單蛾名。
此症早治可速退。
痰消毒散自然平。
此症不論已成未成,皆可刺,其形大而長,初用巳藥,後用子丑二藥收功。
煎藥先發表後清熱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6
【喉癰】
七情郁結病成癰。
六日之內可刺膿。
不治須防成冷痿。
巳申藥到定收功。
其患在喉嚨正中,到四五日後可刺,早刺防復腫。
未刺前及未潰前,吹藥先用巳藥,復用申藥。
潰後用子、丑二藥。
煎藥先發表後清熱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7
【牙疔】
太陰脾土足陽明。
二火交攻疔即成。
患在牙齦如豆大。
挑針點破即安寧。
先用申藥,後用子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7
【牙宣】
此症起時因胃熱。
壅而宣露常流血。
藥吹酉未即能除。
清胃煎來功奏捷。
先用子藥,後用酉藥未藥二種止血。
煎藥宜清胃火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7
【木舌】
舌病心經受風熱。
忽然腫破口難說。
看時左右共宜針。
藥用桅連火氣滅。
吹申藥,看紫色處用小刀點之出血,後吹子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7
【重舌】
蓮花之症看如何。
三舌攢在舌底 。
戌藥頻搽宜更點。
清心瀉火莫蹉跎。
用申藥吹之,不退,再用戌藥。
煎藥宜清熱解毒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7
【重】
體總不熱獨心嘈。
舌上生來似小桃。
藥用黃連解毒飲。
吹宜冰片不須刀。
用子藥吹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8
【走馬牙疳】
小兒疳症屬於脾。
黑腐沿開臭不宜。
子丑合參兼卯藥。
穿腮落齒總難醫。
先用米泔水洗淨或溫水亦可,用子、丑藥和勻敷全。
如不應,乃險症也。
煎藥用解毒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8
【痧痘口疳】
痘余痧後口生疳。
爛在牙齦痘毒傳。
若是見痧生滿口。
須從心胃二經參。
吹子、丑、卯藥,煎藥宜瀉心胃二火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8
【雙乳蛾】
雙蛾兩兩生喉間。
關上輕兮關下難。
氣吹好似紅李子。
輕消重刺去風痰。
形與單蛾同,不論已成未成皆可刺,先吹巳藥,不退,再點子藥。
煎藥先發表後清熱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8
【螞蝗疔】
疼而微白螞蝗疔。
上生來韭菜形。
內不腫兮發寒熱。
速宜針刺自然平。
用申藥點去惡血後,上子藥。
煎藥有表發表,無表解毒瀉火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9
【連珠風】
兩溝深處患連珠。
初起沿開白色余。
日久漸成八九點。
藥和子丑病當除。
和勻子、丑、巳藥吹之,兼上寅藥。
煎藥宜清熱解毒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9
【陰虛喉風】
癬症原來因損肺。
斑生苔癬若蝦皮。
時時發熱頻頻嗽。
面赤聲嘶病可慮。
其症陰虛,不宜發表,須用滋補兼解毒。
上半天痛甚者乃氣虛,下半天痛甚者乃血虛。
吹卯藥並上丑、酉二藥。
如日久不減者不治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9
【楊梅喉癬】
楊梅結毒癬由生。
片白喉中穢氣聞。
白色變黃才可治。
酉隨子丑共追尋。
和勻子、丑二藥吹入,後用酉藥收功。
煎藥宜用解毒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19
【切牙風】
切牙即是鎖喉風。
毒在牙齦胃火攻。
不治恐成牙漏症。
關開辰藥可收功。
先用辰藥擦牙齦縫中,如腫不退,再用子藥。
煎藥宜清熱解毒。
張氏咽喉七十二症治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0
【帘珠喉】
帘珠喉滿喉如白網細狀,兩邊微腫,根有白點帶紅色,小舌紅腫,咽水大痛,此症因鬱積熱毒而發,其脈兩寸浮洪,兩尺亦數大而洪,此上盛下虛之症也。
宜清火,用六味東加鹽炒黃柏六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鹽炒知母六克、石膏十五克、山豆根六克、鹽炒玄參六克。
山梔三克、木通三克、生地六克,服一劑,來日再加連翹十克、紫花地丁十克、熟地六克、丹皮六克、草河車六克、川連三克、金汁一盅或煎柏枝汁一盅沖服乃妙。
外吹藥,六、七日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0
【嗆食啞喉】
此症因伏邪在肺,聲啞嗆食,六脈遲細,屬陰症。
余曾治一人,年二十,患此症三年,飲食少進,病在將危,余診視再三,病雖久,脈尚有力有根,或可治。
用六味東加麻黃九克、桂枝三克、蘇葉十克、木通三克、細辛三克、白芷三克、訶子六克、皂核九克、薑炒半夏三克,連服至六日,病雖退而聲啞未除,換加桔梗三十克、訶子二十一克、甘草二十一克、薄荷三克,以上俱童便炒,麻黃三克,煎數沸,噙漱徐徐咽下,服十劑乃愈,後服補藥健脾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0
【內外腫喉】
此症生於喉關之下,陰陽相結,內外皆腫,或有爛斑火鬱之症,用六味東加炒黃芩六克、熟軍十五克、海浮石六克,外吹藥,來日加丹皮四克、生地六克。
酒炒黃芩六克、生石膏九克、炒山梔三克、木通三克、針刺少商、商陽,兩手四穴。
如背寒加羌活,胃泛加粉葛根、柏枝汁,亦可漱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0
【風熱喉】
此症感風熱而起,滿喉發細紅點,根帶淡白,舌下兩邊三、四塊,六脈洪緊,用六味東加鹽炒玄參三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山梔三克、花粉三克,一服可愈。
外用吹藥,兼服八仙散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1
【紫色虛喉】
喉間紫紅,久之變爛,如生漆色,因初起早服寒涼之藥故也。
此症肺胃伏寒,平而不腫,飲食難進,吐出乃腐肉者宜急治之,如誤認為火熱之症,反以「三黃」、犀角、羚羊角等藥,則釀成死症矣。
余見此等紫色之症,不論名色,喉間絕無影形,滿喉皆紫,脈緩身涼者,用六味東加細辛一克半、葛根、蘇葉、白芷、川芎、麻黃各三克服後紫變為紅,換加鹽炒玄參三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花粉六克,即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1
【喉癬】
此症因腎虛火旺,發癬於喉,不腫而微紅,上有斑點,青白不一,如芥子大或針孔綠豆大,每點生芒刺,入水大痛,喉間聲啞,咳嗽無痰,六脈細數者,用知柏地黃湯兼四物東加麥冬、炒玄參、鹽炒女貞子、枸杞、人參、洋參。
二參或前藥不用亦可;
首烏、阿膠各六克,十服後用附桂八味丸加女貞、枸杞、二參,俱鹽炒,淡鹽湯下,每服(劑)十二克。
如前知柏地黃湯、四物湯服後不應,酌加附、桂,每服各六克,冷服。
此引火歸原之法也。
如六脈洪數,恐難脫體,外兼用吹藥治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1
【喉疳】
此症因腎虛火旺,沸騰上部而發。
喉間上 有青白紅點,平坦無刺,故名喉疳。
聲不啞,不咳嗽,兩尺脈虛者是也。
先用六味湯去荊、防、蠶三味,加鹽炒玄參三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丹皮六克、生地六克、鹽炒山梔三克、鹽炒水拌再炒女貞四克、鹽炒知母四克,男加龜板十五克、女加別甲十五克,服五劑或十劑。
如不愈,再加附、桂各九克,另煎入藥,冷服,愈後合附桂八味丸加玄參、知母、女貞、枸杞,各藥俱鹽水炒,服一料可愈,外用吹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1
【飛揚喉】
此症由風熱上壅上 。
紅腫氣不能通,咽物不下,從小舌中飛揚逐漸至口,此系凶惡之症。
急針患處出血泄氣,吹藥,內服六味東加連翹、葛根、黃柏、山梔、木通各三克,生石膏十二克,一、二服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2
【虛啞喉】
虛啞喉喉間不腫,兩邊關內少有紅點,聲啞不明,牙關不開,此症乃內外風火,因喜食酸澀之物,肺氣不清故也。
用六味東加細辛九克。
(按:
原文細辛三錢,分量過重,可能是三分之誤,或者有獨到之處,細辛臨床應用一般以不超過三克為宜。
)蘇葉三克,服一劑聲音不啞,換加生地、丹皮各六克,鹽水炒山梔、木通、花粉各三克,二服愈矣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2
【聲啞喉】
聲啞喉為寒伏肺腑,不腫不紅,又無爛點,總覺干痛,難於飲食。
用六味東加蘇葉、麻黃各六克、細辛一點五克。
二服後,麻黃、蘇葉各減半。
再二日,換加花粉、黃芩、羌活、薑炒半夏各三克,皂核二十粒,訶子六克、桔梗十五克、甘草十五克,以上三味皆拌童便炒,四、五服乃愈。
初起不可用涼藥,此症非三、四天不能痊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2
【爛痧喉】
爛痧喉發於傷寒之後,表邪未盡,其喉關內腫爛,右關脈急,肺脾之症可知。
用六味東加酒炒黃芩三克、花粉三克、鹽炒玄參三克、葛根三克、生石膏八克、淡竹葉六克、草河車六克,連服四劑,如爛斑不褪,加生大黃九克,津化八仙散、玉樞丹,每服二克,三服可收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2
【雙乳蛾】
雙乳蛾感肺胃二經之熱而發,生於關口上部兩邊,如櫻桃大,肺胃之症也。
身發寒熱,六脈弦數。
先針少商、商陽,兩手四穴,或挑破患處出血亦妙。
用六味東加陳皮、海浮石、蘇葉、羌活各四克,兩服可愈。
如腫不退,六脈有力,加大黃九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2
【單乳蛾】
單乳蛾生於雙蛾地部之旁,或左或右,六脈浮數,因傷寒後邪未散盡,身熱惡心,恐見痧疹,用六味東加葛根三克、蘇葉三克、羌活六克、鮮芫荽十五克、(無鮮者用芫荽子十克,)一服退半,來日再加酒炒黃芩六克、花粉三克、山梔、赤芍、木通各三克,即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3
【爛乳蛾】
爛乳蛾因肺胃鬱熱,紅腫爛斑,大痛難食,六脈弦緊,宜急針少商、商陽,兩手四穴,用六味東加葛根六克、蘇葉、鹽炒玄參各三克、炒黃芩六克、衝柏枝汁一杯,漱喉間,徐徐咽下,再用八仙散一服津化下;
來日去蘇、葛二味,加山梔、木通、生地、丹皮、海浮石、花粉各六克,脈大有力,加生大黃九克,脈虛用八仙散同柏枝汁照前吃法,三、四日可愈,如聲啞背寒,六味東加葛根六克、蘇葉三克、羌活一克、細辛○點九克治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3
【風寒蛾】
風寒蛾因風寒而起,腫大如李,頭不能下垂,氣塞不通,寸關之脈浮緊,肺胃之症也。
針少商、商陽、少衝,兩手六穴,用六味東加蘇葉十克、羌活三克,一服可愈。
若早用涼藥,則不能退矣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3
【白色乳蛾】
白色乳蛾腫塞滿口,身發寒熱,六脈浮弦,此肺受風寒之症也。
六味東加蘇葉六克、細辛○點九克、羌活六克,一服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3
【石蛾】
石蛾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,生於乳蛾部位,少進半寸。
初生不可用涼藥,不可動針刀。
此乃肝火老痰結成惡血,凡遇辛苦即發。
用六味東加貝母三克、生地六克、牛蒡子三克、麥冬三克、木通三克,服四、五劑;
如不退,去六味,用生地四克,丹皮三克、象貝母三克、甘草、牛蒡子各三克、桔梗二克、麥冬三克、木通二克、薄荷六克、燈心草一克,服以愈為度,外吹退腫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3
【伏寒乳蛾】
伏寒之症其乳蛾色紫,治法同紫色喉癰(見前紫色虛喉)。
如孕婦喉癰,慮服藥有礙,將藥煎濃,漱喉吐出,亦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4
【爛喉痹】
爛喉痹因肝胃熱毒,外感時邪而發,形如花瓣,爛腫白斑,痛叫不食,目晴上泛,六脈洪大,速針少商、商陽、關衝、少衝,兩手八穴,有血生,無血死。
用六味東加生大黃六克、鹽炒黃芩六克、入酒少許,玄參六克、鹽炒生地六克、丹皮三克、海浮石六克、山梔三克、木通三克,兩服後去大黃,用六味湯再加生石膏十克、訶子四克、整柏子仁用柏枝汁制六克,四服可愈,並服八仙散六克,津化下。
此症若脈細身涼不治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4
【白色喉痹】
白色喉痹因肺胃受寒,脈遲身熱,用六味東加細辛○點六克、羌活六克、蘇葉、陳皮各三克,二服可愈。
若變紅色干痛,去前四味,換加山梔、木通、酒炒黃芩、生地、黃柏各三克,痰多加海浮石、半夏、花粉各三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4
【寒伏喉痹】
寒伏喉痹為肺經寒重,色紫亦不大腫,脈緩,若誤服涼藥,久之必爛。
凡遇紫色者不可作火治,用六味湯加細辛一點五克、麻黃、桂枝、蘇葉、栝蔞、訶子、牛蒡子各三克。
甚者吐出紫血塊,治法亦同未爛者,加蘇葉六克、細辛一點五克、柴胡、海浮石各三克,腫與不腫同治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4
【雙喉痹】
雙喉痹生於上 關內兩邊,形如欖核,痛而難食,胃經積熱所致,或發寒熱,兩關脈洪大者是也。
速針患處或少商穴亦可,先用六味湯一服,來日再加黃芩、山梔、木通、炒玄參各五克,一服可退。
爛者不可針,但於患處用吹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5
【單喉痹】
單喉痹或左或右,治法同雙喉痹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5
【淡紅喉痹】
淡紅喉痹腫似雞子,飲食不下,身發寒熱,眼紅嘔吐,恐有斑毒在內,急針少商、商陽、關衝、少衝,左右八穴,或患處挑破,用六味東加蘇葉、羌活、葛根各六克、鮮芫荽十五克,服一劑,滿身發出痧疹,嘔吐即止。
或身熱不退,喉外亦腫,此內火外泄也,用六味湯換加生大黃六克、葛根、黃芩、山梔、玄參、花粉各六克、生石膏十五克、滑石六克,二服後去大黃、石膏,再服四、五劑可愈。
有爛斑用八仙散一服津化下,兼服柏枝汁。
此症因傷寒時邪未消之故,兩關脈沉細,兩寸尺脈虛數者是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5
【走馬喉痹】
走馬喉痹內外俱腫,此系急症,肝脾火閉不通而為痹,或發寒熱,脈洪大者生,沉細者死。
用六味東加葛根六克、柴胡三克、細辛一點五克,漱之,再加皂角刺六克、歸尾六克、赤芍六克、草河車六克、生軍十五克,痰多加海浮石九克、製半夏六克,身熱惡寒加羌活三克、蘇葉三克,急刺少商、商陽、關衝,兩手六穴,血多為妙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5
【內腫鎖喉風】
內腫鎖喉風由肺胃兩經陰陽相結,內塞不通,外無形跡,喉內多痰喘,先用灌吐法(見下面纏喉風),再用六味東加麻黃六克、生軍十五克、細辛三克、蘇葉六克、桂枝三克、羌活六克,煎數沸服,或瀉或吐為妙。
如不吐不瀉,針少商、商陽、關衝、曲池、合谷,左右十穴,有血者生,無血者死。
左右關寸脈弦緊洪大者生,沉遲者死。
吹吊痰藥。
曲池穴在肘曲橫紋頭臂之外側。
合谷穴在虎口背側大指與食指合界之端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6
【纏喉風】
纏喉風因肺感時邪,風痰上壅,陰陽閉結,內外不通,如蛇纏緊,關下壅塞,甚者角弓反張,牙關緊閉,先用開關藥吹鼻擦牙,以吐為度,再速針頰車,左右兩穴,艾灸數壯,或用雞蛋清沖白礬灌之。
以上諸法如不吐,再針少商、商陽、關衝、少衝、少陰,有血為度,無血不治。
用六味東加生軍三十克、麻黃、羌活、蘇葉、訶子各六克,煎灌服,或瀉或吐皆妙。
如不吐,即針之,針而無血,六脈沉細者不治。
吹用膽礬去痰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6
【匝舌喉風】
匝舌喉風生於喉之上下兩邊,迫於小舌,有泡,或紅或紫,外臉皆腫,喉內不腫,舌根粗大,此惡症也,痊者甚少。
用六味東加黃連三克、黃芩六克、生軍十二克、連翹六克,沖玉樞丹三克,急進三、四服,或有可生。
如牙關黑腫,齒落頭搖,不治。
此症乃肺肝積毒所致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6
【虛爛喉風】
虛爛喉風因本源不足,虛火上炎,生於喉之關內,上下紅色白斑,痛爛不腫,六脈細數是也。
初起用六味湯加鹽炒玄參六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炒山梔、花粉各三克、生地十克、丹皮六克,兩服後去六味東加鹽炒知母、黃柏各三克,服五劑,如兩關脈大,作結毒治,外吹藥,並服八仙散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6
【白色喉風】
白色喉風因寒包火,伏於肺經,白而不腫,上有紅紫爛斑,脈象不數,身熱畏寒,火欲外發,用六味東加葛根六克、麻黃三克、蘇葉三克、柴胡二克、花粉四克、桂枝、羌活各三克,一、二服,兼八仙散一服,津化下。
患處變紅色換加鹽炒玄參六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炒山梔、木通各三克,兩服可痊愈。
紫色喉風同此治法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6
【酒毒喉風】
酒毒喉風因醇酒濃味所致,生於關內,紅腫痰多,咽物不下,肺脈獨遲,兩關皆大,用六味東加生甘草三十克、葛根三克、海浮石九克、花粉六克、枳 子九克、山梔三克,煎湯嗽之,來日再加鹽炒玄參、生地、丹皮各六克,四服可痊,並吹退腫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7
【勞碌喉風】
勞碌喉風,肝腎兩虛,發於關內,滿口有紅點,根白不腫,常有血腥氣,勞碌即發,脈象數而中空為芤脈是也。
用六味東加鹽炒玄參六克、鹽炒知母六克、生地六克、丹皮、木通各三克,來日再加連翹、酒炒黃芩、花粉各三克,山梔三克。
兩日後去六味湯換煎方,鹽炒玄參六克、女貞子四克、生地四克、麥冬四克、炒黃芩三克、丹皮六克、枸杞六克、龜板九克、生首烏十五克、生甘草三克,二服可愈,外吹消散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7
【酒寒喉風】
酒寒喉風因酒後受寒,關內兩邊平而不腫,有淡紅塊四、五處,咽物覺痛,身無寒熱,六脈洪大。
用六味東加花粉六克、枳 子六克、酒炒黃芩六克,葛根三克,兩服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7
【腫爛喉風】
腫爛喉風因風火內熾,肺胃脈洪數,用六味東加葛根、花粉各三克,如紅爛不退,藥不能入,再用六味東加淡豆豉。
木通、山梔、鹽炒知母各六克、花粉、當歸、柏子仁各三克、丹皮六克、生地四克、海浮石九克、柏枝汁一杯沖藥服,五、六劑而安,外吹消散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7
【肺寒喉風】
肺寒喉風因肺受重寒,生在關內下部兩邊,如扁豆殼樣,平而不腫,大痛難食,不穿不爛,畏寒怕冷,右寸關弦緊,用六味東加羌活、蘇葉各六克、當歸、柴胡、牛蒡子、桂枝各三克、細辛一點五克,兩服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7
【辛苦喉風】
辛苦喉風因日夜勞苦而發,不腫不太紅,但微紅而痛,小舌左右常出血,上部之脈洪緊。
用六味東加鹽炒玄參、酒炒黃芩各三克、山梔六克、木通三克、連翹六克,火重者加生地六克、鹽炒知母六克、丹皮、澤瀉、花粉各三克,三服可愈,外吹消散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7
【淡紅喉風】
淡紅喉風由肺胃感冒風邪而發,腫連小舌,喉塞不通,聲音不清,右手關脈弦緊,宜針少商、關衝、少衝、兩手六穴,急者患處亦可挑破,用六味東加羌活、蘇葉、葛根各六克,一服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8
【伏寒喉癰】
伏寒喉癰因積寒在內,外感時邪而發,其色紅腫或帶紫色,脈浮不數,用六味東加羌活、葛根、草河車、穿山甲、赤芍、歸尾各三克、細辛一點五克,兩服後去羌活、葛根,加山梔三克,五日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8
【腫爛喉癰】
腫爛喉癰因脾家積熱而生,紅腫潰爛,兩手關脈洪大者是也。
針少商、商陽、關衝、少衝,兩手八穴,血多為妙。
先服八仙散,放舌上津化下,再用六味東加鹽炒玄參六克、鹽炒黃柏三克、酒炒黃芩三克、生大黃九克、山梔、木通各三克、草河車六克,煎服,瀉過,去大黃再服,三日後用十八味神藥、柏枝汁咽漱即愈,外兼用吹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8
【淡白喉癰】
淡白喉癰因肺脾受寒,其色不紅,若用涼劑,七日之內必成膿,有膿即針破。
初起腫,針少商、商陽,兩手四穴,出紫血,用六味東加蘇葉、赤芍、歸尾各五克,一服加穿山甲、皂角刺、草河車各六克,再服可愈。
此症六脈緊,身發寒熱者是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9
【大紅喉癰】
大紅喉癰為脾肺積熱,其色鮮紅,腫脹關內,六脈洪大,身發寒熱,急針少商、商陽,或刺患處出惡血,用六味東加山梔、木通各三克、海浮石、生大黃各九克、歸尾、皂角刺、草河車各九克、赤芍、花粉、黃芩各四克,先將十一味煎二、三十沸後,下六味湯同煎,兩服可安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9
【聲啞喉癰】
聲啞喉癰因受寒太重,肺脈閉塞,以致聲啞,飲食難進,或有爛斑,右寸脈沉澀,脾胃脈洪大,畏寒身熱,用六味東加羌活六克、葛根、蘇葉各三克,漱之,二日後聲音不啞,換加花粉三克、乳香二克、葛根、酒炒黃芩、歸尾、赤芍、穿山甲、皂角刺各九克,再服八仙散、玉樞丹,兩服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29
【單喉癰】
單喉癰或左或右,身熱惡寒,脾胃之症也,有紅點風熱,無紅點風寒,脈象如前。
六味東加蘇葉、羌活各六克,漱咽一服,來日再加赤芍、歸尾、山豆根、山梔各四克,服一劑可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0
【外症喉癰】
外症喉癰生於頜下,天突穴之上,內外皆腫,飲食有礙,初起無痰涎,內不見形跡,此風毒之癰也。
六味東加黃芩、皂角刺、山甲、歸尾、赤芍、草河車各六克,紅花、葛根各三克、乳香二克,連三服,以消為度。
已成出膿必成 管。
用十全大補湯收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0
【兜腮喉癰】
兜腮喉癰生於腮下,其名「懸癰」,因鬱積寒氣而發,外用灸法二壯,用六味東加山甲、歸尾、皂角刺、川芎、白芷各三克、升麻一克、紅花、乳香各二克、以消為度,有膿針之,若成 管,多用參、苓( )內托,或可收功。
此症不可輕意疏忽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0
【舌上癰】
舌上癰生於舌中心,如梅子大,不能言語,此症熱入心包絡而發,左寸脈宜洪大數,不宜細緩。
紅腫可治,黑者不治。
六味東加川連三克、連翹、草河車各十五克、生軍十二克、地丁九克,外吹牛黃消散藥,以愈為度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0
【舌下癰】
舌下癰乃脾腎積熱而發,然舌下有金津、玉液二穴,通於腎經,水枯方生此症,診其左尺洪數者是也。
六味東加生地、草河車各六克、葛根、花粉、丹皮各三克、玄參六克,兩服,用十八味神藥收功,吹藥如前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0
【上癰】
上 癰有如桃核掛下,不能飲食,因肺家炙 之毒積久而發,宜用解毒之劑加草河車九克、石膏十五克、地丁、生地各六克、歸尾、山甲、赤芍、皂角刺各四克、丹皮、花粉、葛根各三克,七、八服,兼玉樞丹每日二克。
並用吹藥,據理或遲至二、三月收功亦有之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1
【木舌】
木舌因心、脾、肝三經積熱,舌粗紫脹,不能言語,此多食炙 所致,急刺出紫血,搽吹藥,用大承氣湯兼黃連解毒東加山梔、木通、連翹、花粉各六克,赤芍、草河車各九克,兩服後應加生軍瀉毒,再用六味湯漱口吐出,左右寸關脈洪大者屬實症,可治,六脈細者屬虛症,難治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1
【白腫舌】
白腫舌因風寒積內,六脈弦緊,舌腫硬痛,六味東加細辛一克、蘇葉四克、白芷六克、當歸四克、川芎、葛根各三克,如有白苔黑點而滑者,用淡附子、乾薑各二克,煎服。
外用乾薑、冰片、麝香、青皮各等分,為末,搽患處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1
【爛邊舌】
爛邊舌因脾經濕熱不清,大舌邊上發疳,白點而爛,六味東加小生地六克、滑石九克、淡竹葉三克、前仁、豬苓各四克、澤瀉、車前、甘草梢各三克,服兩劑,外用吹藥。
唇牙內腫爛同此治法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1
【紅點紫舌】
紅點紫舌因心脾二經熱極所致,滿口紅點紫色作爛而痛,或身有赤斑。
六味東加石膏三十克、葛根四克、川連三克、黃芩六克、黃柏三克、木通、山梔各三克,甚者加生軍九克。
如六脈不數,不可用此方。
外用吹藥搽患處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1
【純紫舌】
純紫舌因傷寒用蔥酒發汗,酒毒入心,以致大舌純紫,宜用升麻、葛根各三克。
枳 子六克、石膏六克、川連八克、滑石、人中黃各九克、木通三克,如心煩加山梔、淡豆豉各三克,惡心欲吐恐防發斑,加芫荽三十克,又用芫荽沖燒酒揉背心為妙,外用吹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2
【座舌蓮花】
座舌蓮花因脾經熱毒積久而發,生於牙齦內面,走竄如蓮花一座,急針患處出血,搽吹藥,再針左右少商穴,用六味東加草河車六克、歸尾、赤芍各三克、川連、連翹各三克、生軍九克、山梔、木通各三克、生地六克、穿山甲三克、生石膏十五克,服兩劑,如不退,用十八味神藥收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2
【重舌】
重舌大舌之下又生小舌,以致大舌反粗短,小舌長痛,此心脾之毒,左寸右關兩部脈洪大者是也,久之必爛,爛則難愈。
初起即針出惡血,搽吹藥,服黃連解毒東加生軍十五克,如瀉,五、六日即愈。
玉樞丹、十八味神藥亦可服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2
【蓮花舌】
蓮花舌因心脾之火飛騰舌底,即針刺小舌出血,吹藥用三黃石膏東加甘草二克、草河車六克,外針商陽穴即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2
【焦黃舌】
焦黃舌因嗜酒太過,遇寒而起,大舌乾黃,用三黃東加枳 子、生石膏、人中黃,身發寒熱用大柴胡東加羌活三克,如嘔吐心煩脈洪大,加生軍十二克、佐以牛蒡子、赤芍、葛根之類,再無不應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2
【舌上珠】
此心脾積熱,舌生白泡,大小不一,六脈洪大,搽吹藥,用三黃東加石膏十克、草河車六克、地丁三克,兼服玉樞丹二克。
如六脈遲細者不可用前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3
【舌下珠】
此脾腎兩虛之症,六味東加鹽炒玄參、生地、鹽炒知母、黃柏、木通各等分(按:
一般六至十克為宜),煎服,兼搽吹藥,余藥照前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3
【左雀舌】
左雀舌因多食煎炒炙 之物,積毒於胃,故發於舌之旁,似生小舌,位近牙齦,初起針破出血,搽吹藥,用六味東加三黃湯、清膈散(即涼隔散)治之,久之必爛,用龍骨生肌散收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3
【右雀舌】
右雀舌亦因積毒,治法如左雀舌,大同小異,用六味東加犀角地黃湯治之,搽藥同前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3
【胃火小舌】
胃火小舌因脾經火毒郁久而發,小舌生白點爛,胃脈浮,用六味東加生石膏一百二十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花粉九克、葛根六克、山梔三克,兩服如不愈,用吹藥兼服柏枝汁。
此乃多食炙 醇酒濃味,或魚骨刺傷,非結毒可比,須診脈浮洪者屬胃火,脈沉實者屬結毒,詳辨為要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3
【胃毒小舌】
胃毒小舌因毒結胃經,發於小舌,形如前症,胃脈沉實而洪大者是結毒,臨症不可疏忽。
有紅腫爛者,治法亦同前。
用十八味神藥同玉樞丹三克,土茯苓每日一百二十克,煎湯代茶,多吃為妙。
如一月不愈,宜合結毒紫金丹一料,沖玉樞丹同服,土茯苓湯下,每晚九克可收功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4
【積熱小舌】
積熱小舌因肝、胃二經火毒飛騰,所以小舌長硬,白衣裹滿,咽物不下,右關脈浮大,六味東加山梔三克、連翹六克、酒炒黃芩六克、黃柏四克、生石膏十克、滑石六克、赤芍、木通、葛根各三克、草河車六克,外吹藥,兼用玉樞丹二、三次,無不愈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4
【懸旗小舌】
「懸旗風」生小舌下垂尖頭,似桂圓核大,紅如爛桃,胃脈浮洪,多因食濃味火酒,以致胃火鬱盛而發,六味東加甘草二克、枳 子六克、赤芍六克、草河車六克,兩服可愈。
如腫處出血,用吹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4
【純白小舌】
純白小舌因胃經積毒,小舌忽變白色,軟大而腫痛,右關脈洪沉,先用玉樞丹每服二克,或十服或五服,銀花湯下,再用土茯苓煎湯代茶。
如胃脈不沉反洪大,作火症看,用六味東加生石膏六克、酒炒黃芩、車前各六克、山梔三克、木通三克、滑石九克、葛根九克、天花粉三克、山豆根六克,三服。
此即一症兩治之法,臨症細參脈理,然後用藥,慎之!
慎之!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4
【松子喉疔】
松子喉疔生於關內小舌左右兩邊,形如松子,淡紅而硬,大痛難食,背寒身熱,兩寸關脈緊,乃風火鬱積之症也。
六味東加蘇葉、赤芍、羌活、連翹、穿山甲、草河車各三克,來日去蘇葉、羌活二味,加乳香一克、玉樞丹三克,研細沖服,二日可愈,外兼用吹藥。
作者: tan2818 時間: 2013-9-27 22:34
【走馬牙疳】
走馬牙疳因脾經積受熱毒太重而起,牙肉先腫,日久腐爛,此為急症,齒落肉黑不治,脈浮洪者生,沉細者死。
脈大而有力,尚可用重劑救之;
脈遲細者,藥不能投,臨症詳脈治之。
初起未爛即針腫處出血,搽吹藥。
已爛不必針,搽吹藥。
用川連、葛根、連翹、犀角、生地各六克、白蘚皮、甘草、貝母、花粉各四克、生石膏三十克、草河車三十克,入大鍋煎服三、四碗,連服三劑。
如脈數便結加生軍三十克,或可救,遲則不治矣。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mahueaa.wsky.ink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