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 找回密碼
 【立即註冊】
查看: 1310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中研院新發現 有助破解癌症密碼】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作者
發表於 2012-5-26 13:57:18 | 只看該作者 |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中研院新發現 有助破解癌症密碼

 

更新日期:2010/12/18 03:17 陳至中/台北報導

 

中國時報【陳至中/台北報導】


我國破解癌症密碼有重大突破!

 

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團隊,於人類胚胎幹細胞中找到七組先前未知的特有醣脂結構,可能在癌細胞轉移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
 

未來若針對這些細胞「特徵」設計標靶藥物,有助於癌症偵測與治療,癌症將不再是「不治之症」。


這項研究日前發表於重量級期刊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(PNAS)》,受到國際矚目。


研究主持人、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游正博表示,胚胎幹細胞是形成人類最早期的細胞,由精子和卵子結合後形成,著床於母體子宮後分化成各種細胞。

 

科學界認為,癌細胞會「退化」,變得非常像胚胎細胞,具備極強的轉變、增生能力,「就想胚胎變成嬰兒一樣,快得驚人!」因此研究胚胎細胞的構造,也就可能破解癌症密碼。


中研院將目標放在胚胎幹細胞表面的「醣脂」上,游正博表示,醣脂(glycosphingolipids,簡稱GSLs)存在於人體細胞膜上,是細胞內外的溝通橋梁。

 

學界認為,醣脂具有調控細胞附著力、變化細胞生理狀態,以及在癌細胞中協助癌症轉移的關鍵角色。


研究團隊利用質譜儀對胚胎細胞進行仔細的成分分析,成功確認七種醣脂結構,其中Gb5Cer、globo-H和SSEA-3,都被證實與乳癌、前列腺癌、攝護腺癌有關。

 

游正博說,這些「特徵」只有癌細胞和胚胎細胞有,一般正常細胞沒有,科學界可藉此設計藥物,專殺具備該「特徵」的癌細胞,便能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

游正博表示,國外研究癌症多直接分析癌細胞,只有中研院是從狀況類似的胚胎幹細胞下手,目前已小有成就。

 

例如醫學生物專題中心執行長陳鈴津等人找到的globo-H結構,已技術轉移給國內生技公司開發疫苗,現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,能夠延長乳癌病患的壽命。

 

 

引用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1218/4/2j7cn.html

評分

參與人數 1財富 +1800 銀幣 +1 收起 理由
巨門 心得分享,值得鼓勵。

查看全部評分

【自由發言誠可貴、言辭水準需更高、若有污衊髒言顯、術龍五術堪輿學苑、不歡迎的喲!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QQ|【google翻譯】|【手機版】|【Archiver】|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 皖ICP備11003170號 )

GMT+8, 2025-7-9 11:39 , Processed in 0.093753 second(s), 23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